愛與錢的現實考題:從婚前到退休,最穩定的婚姻都有制度
近來藝人夫妻因婚後財產分配爭議登上新聞版面,引發社會熱議。許多人驚覺,婚姻不只是情感契約,更是一場財務合作。當兩個人決定共度人生,不只是共享生活,而是要整合彼此的財務系統,包含收入、支出、債務、風險與資產,都將從「我的」變成「我們的」。愛情是浪漫的開始,婚姻則是現實的長跑。最穩定的婚姻,從來不是沒有爭吵的,而是能在「愛與錢」之間找到平衡、有制度、有共識的。
第一階段|婚前:誠實面對金錢,是愛情的第一個考驗
籌備婚禮的時期往往甜蜜浪漫,但真正的信任,從能不能「談錢」開始。許多伴侶害怕破壞氣氛、或覺得「真愛不該算太清楚」,但現實是,越早談錢的伴侶,婚後衝突越少。
婚前必談的三件事:
1. 揭開財務全貌
雙方應誠實分享收支結構、債務狀況、信用紀錄,例如學貸、信用卡循環、家庭支出等。這不是審問,而是一起規劃未來。
2. 定義婚前資產
房產、股票、創業股權、父母贈與金等都屬於婚前財產。若希望婚後保有獨立性,可請律師協助擬定「婚前財產協議書」,這不是防愛情,而是防誤解。
3. 建立共同目標
五年內是否想買房?要不要生小孩?財務計畫的重點不在「金額」,而在「共識」。
把「談錢」視為一次「共創未來」的對話。若連錢都能坦誠,未來的問題就不難解。
第二階段|婚後十年內:現金流與責任的分工
婚後真正的挑戰,不在柴米油鹽,而在帳本裡。當薪水進帳、開銷擴大、孩子誕生,夫妻該如何分工?誰管錢、誰投資、誰負責家用?這些都需要制度。
家用協作的四原則:
1. 共同帳戶+個人帳戶並行
共同帳戶負責家庭開支(房租、貸款、水電、保險、育兒),各自再保留私人帳戶,兼顧透明與自由。
2. 明確列出責任分工
一方專責支出,另一方負責儲蓄投資。若雙方都理財,建議固定舉辦「月度財務會議」,像公司審報告般檢視現金流與進度。
3. 設定彈性區間
收入或生活變動時(轉職、創業、育嬰假),預留可調整空間,避免僵化。
4. 建立緊急金庫
準備三到六個月生活費,放在共同帳戶外的「家庭備用金」,作為風險緩衝。
夫妻理財心理學:
若一方完全主導財務,容易導致權力不平衡;若雙方都逃避理財,則陷入「金錢無人管」的混亂。
理想狀態是「透明+共決」,也就是大事一起決定,小事互相信任。夫妻間最怕的不是沒錢,而是不透明。
第三階段|中年轉折期:重新分配風險與資產
婚後十年以上,家庭責任與資產規模同步成長。孩子教育、房貸、長輩醫療費三重壓力並行,若不調整理財架構,財務壓力會像雪球般越滾越大。
關鍵策略:「分流管理」
1. 資產分類清楚
生活資產(現金、帳戶、房屋)、投資資產(股票、基金、不動產)、保障資產(保險、退休金)需平衡。若比例失衡,可能帳上數字亮眼、現金流卻緊繃。
2. 角色變化要同步調整
有人退休、有人重返職場,家庭收入結構改變,建議建立「雙簽制度」,如共同帳戶需雙方同意才能轉出,以確保公平與透明。
3. 重新檢視法律保障
瞭解三種「夫妻財產制」:
- 法定財產制(預設):婚後所得於關係終止時平均分配。
 - 共同財產制:所有資產視為共有。
 - 分別財產制:各自獨立、不分配。
 
若家庭擁有公司股權、繼承或投資房產,建議採「分別財產制」確保靈活度。
4. 建立第二層防護:保險與信託
保險保障家庭經濟支柱;信託能讓資產被妥善管理,防止誤用與爭奪,確保長期金流穩定。
重點提醒,中年理財的核心不只是「存錢」,而是「風險隔離」。懂得切割、分類、保護,比追求高報酬更重要。
第四階段|退休與傳承期:讓財富變成愛的延續
人生下半場,最常被問的一句話是:「我們的財產,該怎麼留給對的人?」許多夫妻誤以為配偶可自動繼承全部遺產,但依民法第 1138 條,配偶需與子女、父母共同繼承。若沒提前規劃,財產可能被迫分割。
三大傳承工具:
1. 遺囑:明確分配意願
採公證或自書方式確保效力,可具體寫明:「房產給配偶、現金給子女、保險金作長照基金」。
2. 保險:提供即時保障
受益人能直接取得保險金,無須等待遺產程序,適合保障家人生活費的安排。
3. 信託:讓資產有條件傳承
例如設定「配偶終身受益,後由子女繼承」,或「子女滿 25 歲後每年領取生活金」,特別適合高資產或需長期照護的家庭。
傳承不是法律問題,而是家庭關係的延伸。建議退休前召開「家族財務會議」,讓子女了解父母的資產與意願。很多爭產,其實都是「沒說清楚」造成的。
愛需要溫度,錢需要制度
婚姻就像一間共同經營的公司,沒有制度,情感會被瑣事消磨;有制度,彼此才有安全感。從戀愛到退休,財務議題的本質都在考驗「你是否誠實、負責、願意共同承擔?」當兩人能一起坐下來,打開收支表,談夢想、債務與退休,那一刻,愛情就不只是浪漫,而是一場長久、值得信任的合作。
(撰文者:永誠資產管理處 財顧團隊)
-
點擊下圖【60 秒測試 你的理財天賦有幾分?】

「永誠資產管理處」是全台合法擁有金管字號的證券投資顧問公司中「唯一首創資產管理的部門」,20 年深耕專營台灣各大科技園區,以認真、誠信思維提供客戶服務,讓努力累積財富的你,也可貼身感受理財管家的 VIP 價值。
沒有代理金融商品,不以商品銷售出發,減少你的財務漏洞!從資產配置出發,透過「專案客製化」、「服務精緻化」、「獲利系統化」,你不需犧牲時間體力,就能感受到資產提升!
「卓越投資研究團隊」加「頂尖財務顧問團隊」共同與客戶締造里程碑
▪立即加入 https://line.me/R/ti/p/%40asset88598
▪進一步了解資產管理處 https://www.ycam.com.tw/
▪收聽「資產匯談」Podcast https://reurl.cc/nYeRQ8
本公司所分析個別有價證券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