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4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 台灣AI基礎建設與ESG強制揭露政策啟動,正在推升先進製造污染防治需求,半導體與電子業正在加速導入AMC與VOCs防治系統。
其中,污染防治廠濾能(6823-TW)於2025年下半年呈現明顯拐點。公司九月單月營收達6,775萬元,第三季合併營收約1.98億元,季增約45%、年增超過100%,顯示AMC防治產品與整合式解決方案的推進已進入收穫期。
這一波的核心成長動能來自公司推出的 AMC 4.0 整合防治方案。此方案是以自研的SPR(Surface Plasma Reaction)表面等離子反應技術為核心,整合Make-Up Air Unit(MAU)與Fan Filter Unit(FFU),在製程端與TOOL端實現分子級污染物的動態去除。
這就像是「專為晶圓廠設計的空氣清淨機系統」,能在分子層級去除酸鹼氣體與有機污染物,維持製程環境的極度潔淨。其技術核心(如 SPR 表面等離子反應)相當於空氣清淨機的「智慧淨化引擎」,但精度更高、控制範圍更廣,能同時降低能耗與延長設備壽命,兼具ESG與製程效能雙重價值。
污染防治從「成本中心」轉為「競爭核心」
過去廠房污染防治系統多被視為「必要支出」——確保法規合規、避免罰則;但在AI製程、先進封裝與綠色製造浪潮下,潔淨度、穩定度與能耗效率已直接影響產品良率與品牌形象。
特別是半導體與電子業中最棘手的「分子級污染物(AMC)」與「揮發性有機物(VOCs)」議題,已成為廠商投資升級的重點。各國客戶與終端品牌(如美系與日系電子大廠)對於供應鏈的AMC與碳排表現要求日益嚴格,使污染防治技術正式進入戰略層級。
商業模式轉型:從「過濾元件」到「Total Solution」
濾能不再單純銷售濾材,而是提供 AMC過濾器 + SPR模組 + 系統安裝與維護服務 的一體化Total Solution。公司同時建立場域監測、取樣分析與定期維護循環,使收入結構逐步轉向Recurring(持續性)合約。
這一轉型使濾能在客戶黏著度、替換門檻與議價能力上顯著提升。隨著TOOL端驗證於2025年陸續完成、整廠導入啟動,2026年將成為AMC 4.0真正量產放大的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