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股頻頻創下歷史新高,市場一片樂觀之際,一個問題縈繞在所有投資人心中:「高點到了嗎?我現在該怎麼辦?」許多人汲汲營營地追求下一支明牌、下一檔飆股,卻忽略了投資世界裡最根本的生存法則。本次,總經專家吳嘉隆老師將跳脫總經框架,從投資思維的根源出發,為我們揭示如何在多變的市場中持盈保泰,甚至在危機中找到轉機的關鍵心法。
投資首要之務:控制虧損,而非追求明牌
許多投資人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不斷找到能賺錢的明牌。但吳嘉隆老師指出,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誤區。他強調:「你不可能永遠都有對的明牌,猴子射飛鏢選股有時也會賺。投資人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取得獲利,而是控制損失。」
他將投資結果拆解成四種情況:大賺、小賺、大賠、小賠。一個成功的策略,就是讓「小賺」與「小賠」互相抵銷,並致力於做到「賺大賠小」。而這一切的基礎,在於堅決阻止「大賠」的發生。
為什麼「避免大賠」如此重要?吳老師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你有100元本金,如果虧損30元剩下70元,要用70元賺回30元是可能的。但如果你虧損70元剩下30元,要用30元賺回70元,其難度將呈倍數增長。
因此,嚴格的停損紀律,是投資者最重要的護身符。當虧損達到你設定的比例(例如6%或10%),這代表市場的發展已經脫離了你當初進場的「劇本」。此刻,最正確的動作不是猶豫、不是攤平,而是果斷地撤退。吳老師形容:「這就表示這不是你的菜,不要戀戰,立刻撤出。」
很多人因沒有停損紀律,最終「套牢變存股」,從市場派變成了公司派,這並非健康的投資心態。記住,賺錢是錦上添花,但處理虧損,才真正展現投資人的本事。
解讀股神智慧:「危機入市」與「擦鞋童理論」
一、危機入市:恐慌性拋售就是買點
巴菲特名言「危機入市」,該如何應用?吳老師解釋,當市場出現「恐慌性拋售」,例如開盤即跌停、一價到底的跳水式下跌時,這類由極端情緒驅動的行情,幾乎全部都是絕佳的買點。
其背後原理在於人類情緒的不對稱性:貪婪可以持久,但恐慌無法持久。恐慌情緒通常在短短數日內就會宣洩完畢,隨後市場情緒將趨於穩定,並引發空頭回補的買盤,帶動行情強力反彈。回顧過去數十年的金融市場,無論是疫情或戰爭引發的崩盤,最終行情都會收復失地。
執行「危機入市」有兩個關鍵層次:
-
尋找被錯殺的績優股:當市場恐慌時,許多體質良好、本業未受影響的公司(如台積電)也會被拖累下跌,這就是「好股票被錯殺」的機會。
-
把握兩段式行情:第一段行情是股價從被錯殺的低點修正回正常價位;第二段行情則是,由於市場危機淘汰了體質較弱的競爭者,龍頭企業的市占率反而會提升,接獲更多訂單,從而迎來更大的成長空間。
二、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擦鞋童理論
如何判斷市場是否過熱、到了「人多的地方」?吳老師介紹了經典的「擦鞋童理論」。這個理論源於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父親——約瑟夫.甘迺迪的故事。當他發現連路邊的擦鞋童都在熱烈地跟他大談股票經時,他立刻警覺到,這表示連最外圍、最不相干的人都已投入市場。這意味著「該上車的都上車了」,後續已經沒有新的資金(接盤俠)能再推升行情,市場即將反轉。
判斷市場過熱的指標包含:
-
市場氛圍:當菜市場的攤販、計程車司機等普羅大眾都在談論股票時。
-
媒體指標:當主流雜誌(如《時代週刊》)以股市大漲作為封面故事時。
-
三大過度現象:過度樂觀、過度舉債(融資槓桿過高)、過度從眾(羊群效應)。
一旦出現這些訊號,就表示市場風險極高,隨時可能崩盤。
洞悉主力思維:如何搭上順風車,避免成為接盤俠
市場的趨勢往往由主力(大戶、炒家)帶動。散戶若能理解主力的思維,就能避免被坑殺,甚至搭上順風車。
主力的完整操作流程通常分為幾個階段:
-
壓低進貨:在發動行情前,主力為了以低成本建立倉位,會刻意釋放利空消息或打壓股價,造成下跌假象。許多飆股在起漲前,都有一段看似弱勢的下跌或盤整期,這正是主力在「吃貨」。
-
拉抬與洗盤:吸納足夠籌碼後,主力會開始配合題材與消息,一波一波地將股價往上拉。
-
拉高出貨:當股價來到相對高檔,主力需要找到接手的人才能獲利了結。他們會刻意將股價拉到超乎尋常的高點(拉過頭),並釋放大量利多消息,營造一片大好的氛圍,吸引散戶追高或空頭停損回補。當散戶因「逢低承接」或追漲而進場時,正是主力倒貨的最佳時機。
-
崩盤:當主力出貨完畢,失去支撐的股價便會自由落體。
如何判斷主力正在出貨,避免當接盤俠?
吳老師提供了幾個實用的技術面訊號:
-
觀察K線「上影線」:在高檔區,如果股價盤中雖一度急拉,但收盤時卻大幅回落,留下長長的上影線,這就是典型的「拉高出貨盤」。它代表高檔賣壓沉重,價格撐不住。
-
觀察盤中走勢:若當天開盤後迅速衝高,但隨後便一路震盪走低(開高走低),即使收盤仍是上漲,也極可能是主力在利用早盤的拉抬進行出貨。
反之,在下跌過程中若出現長長的「下影線」,則可能意味著有主力在低檔承接,開始建倉。
結論
目前的AI趨勢如同30年前的IT革命,上升趨勢遠未結束,台股仍有相當大的想像空間。然而,無論市場多麼樂觀,投資人都應回歸根本。與其到處打探明牌,不如先學會控制虧損的紀律;與其在眾聲喧嘩時盲目跟從,不如學會在市場恐慌時勇敢布局;與其被動地被行情牽著走,不如主動去解讀主力的思維與劇本。只有掌握了這些核心心法,才能在股市的長期賽道中,真正成為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