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永續與淨零浪潮成為主流的背景下,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指導下,包括電子零件認證委員會 (CTECCB)、Sustek 卓見永續公司、電電公會共同主辦的「IECQ 智慧城市:低碳交通與循環經濟驅動的永續發展研討會」今 (25) 日舉行,該活動為「2025 第 8 屆全球企業永續論壇 (GCSF)」重要議程之一,吸引超過百名產官學界專家齊聚探討 AI、低碳交通及循環經濟的最新趨勢與國際標準。
本次研討會由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顧問大使簡又新致詞,強調低碳交通與循環經濟是城市邁向淨零的核心驅動力,呼籲政府與產業需加速導入國際標準、認證系統及智慧化管理,提高台灣永續競爭力。
電電公會表示,研討會首先由 IECQ 管理委員會主席 Au Alfred 深入解析 IEC 63372 與國際氣候變遷標準的接軌現況,如歐盟碳邊境關稅 (CBAM)、ISO 14067 與 IECQ 產品碳足跡等,強調其將成為企業邁向國際市場的必要能力。
工研院綠能所環境技術總監蔡振球則分享如何應用循環經濟系列標準推動產業減碳,包括材料回收、電子零組件再利用與產品耐用度提升等,呼應全球「低碳供應鏈」發展趨勢。
勤業眾信資深執行副總以溫紹群專題演講「AI 時代下,智慧城市趨勢與案例」強調,AI 驅動的城市治理將帶來能源調度、交通管理與即時碳排放監測的革命性變革,未來城市將更加智能與低碳。
研討會亦邀請多家企業分享實際導入永續與智慧交通的成果。由高通通訊公司總監司呂承翰,談及透過智慧協同系統降低運輸排放的實務案例,展示科技如何協助企業提升運輸效率並減少碳足跡。
東立物流董事長施皇吉指出,全球物流業正面臨智慧與能源轉型等多重挑戰,因此物流產業在全球智慧交通轉型的布局則非常重要,並且成為全球主流思想,然而透過 AI 演算法整合交通流量,將能提升物流效率,同時達成降低碳排放與油耗成本的多重效益。
與會來賓普遍認為,台灣正處於智慧城市與永續轉型的關鍵期,如何整合國際標準(IECQ)、低碳運輸、循環經濟與科技創新,將決定城市競爭力能否與全球接軌。主辦單位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更多國際交流與標準導入協作,引領電子、交通與綠能產業建立具備「品質、效率、環境永續」三位一體的新產業生態系,協助企業在淨零時代中穩健前行。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