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在內部去氣化、外部賣氣並行下,土耳其能源雙軌策略能否長期共存?

2025年07月10日 12: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在全球能源轉型壓力下,土耳其同時展現出兩種貌似矛盾的發展路線:一方面大力投資太陽能、風電與核電,大幅削減天然氣發電比重;另一方面,卻積極扮演歐洲天然氣轉運中心,將自有LNG接收站與管網輸出給鄰近國家使用。

這種「內部去氣化、外部靠氣賺錢」的雙面策略,究竟是權宜之計,還是地緣政治下的靈活布局?

內部轉型:綠色能源加速上線,天然氣需求節節敗退

過去三年,土耳其天然氣發電連年下滑。即便2025年上半年曾短暫反彈52%,但從整體結構來看,氣電已不再是主力。

太陽能裝置容量大幅提升,使其發電量在2025年首次超越天然氣。同時,土耳其第一座核能電廠 Akkuyu 即將投運,總計四座反應爐的第一座預計數月內開始發電,將提供穩定、調度性強的綠色電力。

且根據 Global Energy Monitor的統計,土耳其目前有約13 GW 的新電力裝置容量正在建設或規劃中,其中近九成來自綠色能源。其中核電占最大宗(4.8 GW),其次為風電(2.46 GW)與太陽能(1.34 GW),新建天然氣與燃煤機組則分別僅占890 MW與700 MW。

土耳其電力供應的發展方向已逐漸成形,未來將由非化石燃料所主導,展現出明確的能源轉型路徑

對外輸出:土耳其打造天然氣「中介國」地位

儘管國內使用天然氣的比重下降,土耳其卻積極拓展其作為天然氣轉運樞紐的角色。2023年,國營企業 Botas 與保加利亞國營公司 Bulgargaz 簽下為期13年的協議,讓後者能使用土耳其的LNG接收站與輸氣管線,將天然氣運至歐洲。

這項協議本質上是土耳其「出口管線服務」的代表案例,提供基礎設施與地緣位置優勢,讓仍需氣源的歐洲國家繞過俄羅斯,透過土耳其進口來自其他地區的LNG。

這讓土耳其從天然氣進口國,變身為天然氣轉運服務提供者,在俄烏戰爭改變歐洲能源佈局後獲得新的地緣優勢。

矛盾與風險:保加利亞合約風波暴露結構性問題

然而,看似穩當的策略也藏有風險。根據保加利亞能源部說法,Bulgargaz 預訂了過多的輸氣與接收容量,卻因實際用量不足而必須支付高額空轉費用,迄今已付出6億列弗(約3.59億美元),陷入債務困境。

這起事件已引發調查,前能源部長遭搜查,甚至懷疑協議有政治動機。雖然Botas未公開評論,但事件已對土耳其作為氣源中介的「信任機制」造成影響。從更廣的層面來看,若歐洲終端市場對天然氣的真實需求遜於預期,土耳其作為中介國所能創造的收益將面臨挑戰。

雙軌策略的未來:能源角色還能兩邊賺?

土耳其正試圖在能源供應與地緣政治中兼顧兩個角色:

🔺綠色能源國內轉型者:藉由再生能源、核電與儲能降低進口依賴,提升能源自主與可持續性。
🔺天然氣樞紐轉運者:以地理優勢與現有基礎設施,提供歐洲氣源多元化路徑,並從中獲取穩定收入。

雙軌策略在短期內雖具有互補效益,但從長遠來看,仍可能面臨挑戰。

隨著歐洲天然氣需求因能源轉型而逐步下滑,土耳其的轉運價值恐將縮水。同時,若中東或非洲的LNG供應鏈與基礎設施更加成熟,土耳其作為過境樞紐的地位也將受到威脅。

此外,隨著國內綠色電力快速崛起,不僅壓縮天然氣發電的空間,也可能進一步削弱土耳其持續投資天然氣轉運與再出口的誘因。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再生能源
太陽能
核電
天然氣
LNG
風電
中東
歐洲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