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JNJ-US)正與生技公司Protagonist Therapeutics(PTGX-US)洽談收購事宜,據知情人士透露,雙方談判仍在進行中。受消息激勵,Protagonist股價週五暴漲三成,最新市值約42億美元。這筆潛在交易的關鍵在於雙方正在共同開發的口服免疫疾病新藥icotrokinra,該藥用於治療斑塊型乾癬與潰瘍性結腸炎,嬌生擁有全球獨家商業化權。分析機構Leerink Partners認為,icotrokinra有望成為「本世代最具影響力的免疫學藥物之一」,預估其全球潛銷市場規模可達95億美元。
為何這筆收購對嬌生非常重要?
嬌生公司(JNJ-US)旗下暢銷免疫疾病治療藥物 STELARA(學名:ustekinumab),在2024年貢獻了公司約11.7%的年度營收,是僅次於抗癌藥DARZALEX系列的第二大產品(營收貢獻13%)。不過,根據嬌生與多家製藥商的專利和授權協議,STELARA的專利將於2025年在美國與歐洲陸續屆滿,市場預期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s)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陸續推出,對嬌生的免疫事業線帶來明顯壓力。
STELARA是一款針對多種免疫相關疾病的單株抗體藥,用於治療中度至重度斑塊型乾癬、乾癬性關節炎、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適用於成人與兒童患者。該藥屬於嬌生創新醫藥部門(Innovative Medicine)的核心產品之一(見下圖,該部門營收比重逾六成),STELARA與同類藥REMICADE、SIMPONI及TREMFYA共同構成公司在免疫學領域的產品組合(免疫領域2024年貢獻約20%營收)。嬌生透過旗下Janssen Biotech公司負責STELARA的研發與商業化,目前全球銷售涵蓋主要醫療市場。
數據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STELARA於2009年首度獲批上市,近年持續為嬌生帶來穩定現金流。然隨著專利期滿,市場預期包括安進(Amgen)與山德士(Sandoz)等製藥商的生物相似版本將於2025年登場,勢必壓縮原廠市佔與售價。
延續產品生命週期:icotrokinra作為接班藥
為了彌補這項「營收缺口」,嬌生正積極布局口服版本的替代產品——icotrokinra。該藥針對相同的免疫路徑(IL-23蛋白)設計,用於治療中度至重度斑塊型乾癬,並在兩項晚期臨床試驗中顯示出比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 Myers Squibb, BMY-US)的Sotyktu更佳的皮膚清除效果,且副作用與安慰劑相近。
換句話說,icotrokinra不僅是嬌生免疫產品線的延伸,更是STELARA的潛在接班藥。嬌生希望藉此將針劑治療轉換為更便利的口服方案,留住乾癬與腸炎等慢性免疫病患者族群,避免在STELARA專利失效後流失市佔。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嬌生正在洽談收購Protagonist(PTGX-US)——因為該公司正是icotrokinra的研發夥伴。若收購完成,嬌生將完全掌握這款新藥的技術與營收主導權,確保在免疫治療市場持續領先。
大藥廠併購案頻傳
同時,嬌生正加速透過內部研發與外部併購強化產品組合。今年1月,公司以150億美元收購精神疾病藥物開發商Intra-Cellular Therapies;其他大型製藥商如諾和諾德Novo Nordisk(NVO-US)也加入併購潮,近期宣布以最高52億美元收購肝病藥物開發商Akero Therapeutics,顯示全球藥企正掀起新一輪戰略整合熱潮。
此外,Protagonist與武田製藥(Takeda Pharmaceutical)合作開發的血癌新藥rusfertide亦進入臨床後期階段。若嬌生成功收購Protagonist,不僅可完全掌握icotrokinra技術與收益主導權,還能進一步拓展腫瘤治療管線,鞏固其在免疫與癌症領域的長期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