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面臨的需求缺口(產能>需求)估計為50萬輛,相當於兩家工廠的產量。
面對高成本和來自亞洲廉價競爭對手的壓力,福斯汽車利潤率下降至2.3%。
2024年9月4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德國沃爾夫斯堡(WOLFSBURG)訊息,福斯汽車(Volkswagen)財務長近日警告,該公司在電動車轉型的壓力下,僅有“一年或兩年”時間來扭轉其主要品牌的困境。公司正考慮關閉德國工廠並終止工作保障,而強大的工會則揚言將展開對抗。
在面對25,000名員工的集會中,當場有不少員工喊出“再見”以表達不滿,福斯財務長Arno Antlitz強調,員工需要與管理層合作削減開支,以幫助品牌在電動車轉型中存活。他指出,歐洲汽車市場在疫情後萎縮,福斯汽車面臨約50萬輛汽車的需求缺口,相當於兩家工廠的生產量。
執行長Oliver Blume進一步表示,中國市場的利潤下滑,不再能為公司提供足夠的“支票”,顯示福斯在其最大市場的壓力日益增加。
工會與管理層矛盾加劇
福斯汽車的工會代表Daniela Cavallo表示,管理層的行為已“嚴重損害了信任”。工會IG Metall沒有排除罷工的可能,並表示在即將到來的談判中,沒有理由降低工資要求。Cavallo強烈反對關閉工廠,並呼籲管理層優先考慮保護德國的就業機會,而非將資金投入美國初創公司Rivian的50億歐元軟體合作計劃。
經濟和政治層面的擔憂
福斯汽車關閉工廠的前景,對於正面臨出口需求疲軟和高成本壓力的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來說,無疑是又一個警訊。德國總理奧拉夫·蕭茲(Olaf Scholz)已與福斯汽車的管理層和工會進行了對話,並表達了對該公司的重視。
此外,德國勞動部長Hubertus Heil表示,政府將提供支持,確保德國仍然是汽車大國。聯邦政府內閣已同意減稅以促進電動車需求,並可能對能源價格提供進一步支持。
然而,福斯汽車的管理層仍在考慮削減成本計劃,包括關閉德國的工廠及取消六家工廠的工作保障。此舉旨在達成到2026年將VW品牌的利潤率提高到6.5%的目標,相較之下,今年上半年僅為2.3%。
未來的挑戰
分析人士指出,面對高成本和來自亞洲廉價競爭對手的壓力,福斯汽車必須迅速作出決策。公司內部複雜的權力結構和過去的醜聞也使得局勢更加複雜。就在本週,前執行長Martin Winterkorn因柴油門事件出庭,該事件已拖延了九年之久。
福斯汽車的這場危機顯示出,面對電動車市場轉型和新的競爭者,歐洲傳統汽車製造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變革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