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台灣50(0050)與富邦台50(006208)無疑是台灣國民存股的首選。它們代表著台灣最強的50家公司,被視為最穩健、最能代表台股大盤的投資工具。然而,你是否知道,近期這兩檔「績優生」ETF,卻因為其選股機制,被迫納入了一家仍在虧損、靠「夢想」支撐市值的生技公司,引發了許多投資人的疑慮?
這不僅僅是一檔成分股的變動,更揭示了純粹「市值加權」ETF背後一個你可能從未注意到的「隱藏陷阱」。
當「市值」成為唯一標準:一場夢想與現實的豪賭
在《股民想知道》節目中,財經專家股魚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核心。0050與006208的選股邏輯非常單純:只看「市值」大小,不問公司「賺不賺錢」。
最近的爭議來自一檔生技股,這家公司靠著新藥藥證、美國FDA審核通過的「夢想」,股價一飛沖天,使其市值成功擠進了台灣前50大的行列。於是,根據指數規則,0050和006208的基金經理人「必須」被動買入這家公司的股票。
這就產生了一個矛盾點:
-
投資人的初衷: 買入0050,是為了投資那些經過市場考驗、穩定獲利的龍頭企業。
-
ETF的現實: 卻被迫買進了一家財報上還在虧損,市值完全由未來「不確定」的夢想所堆砌起來的公司。
許多重視基本面的投資人開始擔心:「這會不會成為有心人士拉高股價後,倒貨給被動型基金的管道?」
你的投資哲學,決定你適合哪檔ETF
股魚老師強調,這並非要全盤否定0050,畢竟單一持股佔比不高,影響有限。但這件事暴露了投資理念上的根本差異。如果你是一位「財報投資者」,相信公司的價值最終要回歸其獲利能力,那麼這種「買進夢想」的機制,顯然會讓你感到不安。
幸運的是,市場上並非只有一種選擇。對於那些希望在享受市值型ETF帶來的大盤報酬之餘,又能多一層「安全濾網」的投資人,專家提出了另一種思路。
替代方案:加入「獲利」篩選,避開夢想型地雷
如果你不喜歡投資組合裡出現這種「本夢比」過高的公司,可以考慮同樣是市值型,但加入了財務指標篩選的ETF。
股魚老師以國泰台灣領袖50(00922) 為例,它雖然同樣是以市值為基礎,但在選股池中增加了一道關鍵的防線:要求公司的ROE(股東權益報酬率)或EPS(每股盈餘)必須是正數。
這道簡單的篩選,卻有著重大的意義:
-
確保獲利體質: 它確保了被納入的公司是真正有賺錢的,而非僅靠題材炒作。
-
過濾高風險股: 能有效將那些還在燒錢、前景不明的「夢想型」公司排除在外。
-
符合價值理念: 更貼近那些相信「好公司=會賺錢的公司」的投資哲學。
結語:
選擇ETF,就像選擇一位投資夥伴,了解它的選股哲學至關重要。0050與006208依然是優秀的追蹤大盤工具,但投資人必須了解其「唯市值論」的機械性規則。若你對此感到疑慮,希望自己的每一分錢都投入在「確定獲利」的企業上,那麼,像00922這樣加入了財務篩選條件的市值型ETF,或許會是讓你晚上睡得更安穩的選擇。下一次檢視你的投資組合時,不妨思考一下:你買的是「市值」,還是「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