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熙特爾-創(7740-TW)在2025年9月營收爆發,單月營收達5.91億元新台幣,較8月大增約9倍、年增高達12倍,創下公司成立以來單月新高。本月營收暴衝的主要原因,是高雄一與高雄二E-dReg案場的電池吊掛與安裝作業進度加速,公司依「完工比例法」認列大量EPC工程收入所致。
由於這類大型案場的營收認列具有節點性特徵,工程推進到哪個階段,就能按比例入帳,因此當施工進度集中在單一月份時,營收自然會出現顯著跳升。
熙特爾-創(7740-TW)近年全力推進自製電池模組與能量管理系統(EMS)雙軸策略,逐步從系統整合商轉型為垂直整合的儲能技術供應商。公司藉由自建產線與雲端平台「GridLink」,希望打造可端對端交付的儲能解決方案,並以台灣為核心基地,向北美與拉丁美洲市場延伸。
自製電池與GridLink EMS 打造完整儲能供應鏈
自2017年成立以來,熙特爾-創(7740-TW)已在台中建置兩條電池生產線及一座虛擬電廠示範中心,同時開發名為「SEETEL」的雲端EMS平台(GridLink),用於連結現場設備與雲端運算,以提升能源調度效率與系統可靠度。
公司強調,垂直整合模式讓其在承接大型電站或公用級案場時,能同時提供電池模組、EMS系統與後續長期維運合約,提升履約能力與議價籌碼。
這樣的結構可讓一次性的工程收入延伸為長期、具黏性的服務型現金流,是未來成長的重要支撐。
大型E-dReg案與量產推進 成2025年營收跳升主力
在營運面,熙特爾-創(7740-TW)目前的主要動能來自台灣多座動態頻率調節(dReg)及強化型E-dReg案場。這些案場自2024年起陸續進入施工與上線測試階段,推動公司在2024年至2025年間營收高速成長。
公司內部目標為2025年出貨超過800MWh,並已簽約管理數百MW的EMS容量,規劃未來幾年持續提升至上千MW等級。
隨著案場陸續完工併網,熙特爾-創(7740-TW)將迎來「短期工程認列、中期量產放量、長期維運穩收」的收入節奏,但營收與毛利率仍會因建置時程及出貨組合而短暫波動。
產品組合升級挑戰:毛利改善仍需時間
公司現行營收來源包括電池製造銷售、EMS服務與EPC工程。雖然電池自製率提升有助中期毛利改善,但短期內因產線改造與接單時序,毛利率仍可能出現起伏。
熙特爾-創(7740-TW)已在台北、台中與林口建立實驗室,並計畫於2026年申請ISO/IEC 17025實驗認證,以加快產品測試與國際認證效率,強化海外市場競爭力。
海外佈局:與Energy Plug、Volvo Penta合作拓展市場
在國際市場方面,公司透過與加拿大Energy Plug Technologies Corp.(PLUG-CN)合作,以當地品牌Malahat Battery Technologies(MBT)切入北美市場,同時也與瑞典Volvo Penta策略合作,開發工業級快速充電與車隊電動化解決方案。
Energy Plug成立於2010年,原名VPN Technologies Inc.,該公司主要經營清潔能源與儲能技術業務,核心聚焦於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能源儲存系統及永續能源研發。Energy Plug的能源儲存部門專注開發高效率電池系統,用於能量的累積與分配,並強調與政府、產業及研究機構合作推進技術落地。這項業務布局與熙特爾-創(7740-TW)在EMS與電池系統整合的技術方向高度契合。
這些合作可讓熙特爾-創(7740-TW)將自有電池與EMS整合能力輸出給具在地通路與執行力的夥伴,縮短海外推動時間。公司也同步調整產能規畫,以預留生產彈性,應對北美及拉丁市場的訂單需求。
長約維運帶來營收可見度
目前公司承接的大型案場多搭配十年以上的運維合約,讓未來營收具穩定性與可預測性。從「硬體銷售」轉向「硬體+軟體+服務」的營運模式,將是公司長期成長的關鍵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