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議題重要嗎 ?
自從川普政府上任以來,美國便大力推動以關稅為主要手段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意圖藉由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貿易夥伴徵收關稅,來保護美國本土產業、縮小貿易逆差,並藉此向對手施壓。這一系列關稅措施不僅引發美中、美等地區的貿易爭端,也對全球供應鏈和各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台灣作為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尤其在電子、半導體與精密機械等領域具有關鍵地位,其經濟與貿易活動亦受到美中貿易摩擦以及美國貿易政策調整的間接波及。企業正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如推動供應鏈多元化、加強自主創新、開拓新市場以及靈活調整生產佈局等,顯示這些資訊都相當重要。
川普政府揚言將對晶片課徵關稅,可能對台積電(2330-TW)造成的影響
舉例來說,根據優分析產業資料庫,如若川普2025/02/18起開始徵收晶片關稅。這將對台積電造成影響,因為台積電面對晶片關稅及生產成本不斷墊高,2025年先進製程報價漲幅將恐由原本預計5%~10%,調高至15%以上。川普關稅政策可能會對台積電的獲利水準造成影響,尤其是在美國設廠若沒有補貼的情況下,美國亞利桑那工廠的獲利水準預估僅有台灣廠的七成,將拉低整體毛利率。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川普關稅政策正如火如荼的展開
川普現階段對中國商品徵收10%關稅,已在2月1日簽署行政命令,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並已依計劃於2月4日正式生效。對加拿大及墨西哥商品徵收25%關稅,原計劃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預定同樣於2月4日生效。不過,由於與這兩國領導人的談判,該政策在2月3日宣布暫緩執行30天,實際生效日期因此延後。
近期表態,對進口晶片加徵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表態針對半導體和晶片等方向擬提高關稅,更直指全球有 98% 的晶片在台灣引發市場關注,台灣半導體遭遇關稅調,將受到衝擊,最快將於2月18日對進口晶片加徵關稅。貿易戰開打,川普以貿易保護、減少貿易逆差及迫使對方讓步為主要目標,這種單邊主義的做法已在國際間引發連鎖反制與談判風暴。對於全球供應鏈而言,關稅政策會導致企業重新評估生產基地、調整進出口結構,進而影響全球貿易格局。
關稅政策對台灣可能的正面影響
供應鏈轉移與訂單機會提升,現階段,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使得部分美國企業為降低成本、避免高額關稅而考慮將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台灣作為區域內技術成熟且管理水準較高的國家,可能吸引部分跨國企業重新考慮供應鏈的布局。尤其在高科技產品和精密機械領域,台灣企業有機會獲得更多訂單和投資,進一步提升產能與競爭優勢。
關稅政策對台灣可能的負面影響
美中貿易戰及連鎖反制措施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其出口需求或將受到連鎖影響。不僅是對美出口,連帶的全球需求疲弱也可能使台灣在其他市場上的銷售受到拖累,進而影響經濟成長。
成本上升與供應鏈不穩定,全球供應鏈受到關稅調整衝擊後,企業在原料、零部件採購上可能面臨價格上漲或供應不穩定的問題。台灣許多製造業企業依賴中國或其他低成本國家的原料與零組件供應,若這些供應鏈出現波動,則可能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影響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力。
事實上,近日中國對美國關稅就進行了反擊,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等有關規定,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決定對鎢、碲、鉍、鉬、銦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此舉就造成稀土價格大幅上漲。
結論,關稅政策不僅影響企業的成本結構與市場競爭力,更牽動全球供應鏈的變動,進而影響產業趨勢與投資機會。對投資人而言,關稅政策的變動不僅關係到企業的營運成本與獲利,也可能帶來新的市場機會,例如供應鏈轉移帶來的投資契機。因此,持續關注關稅政策的變化,並將其納入投資決策考量,是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適合對象:對基本面分析有興趣,希望了解法人如何判斷公司合理價值的人
課程方式:直播 (線上觀看免報名)+實體( 詳見報名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