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0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隨著全球供應鏈持續受到各種挑戰的影響,加拿大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鐵路勞資僵局。這場危機的起因,既與政府的新規定有關,也涉及兩大鐵路公司與工會之間的深層矛盾。
此次勞資談判的結果,不僅攸關數萬名工人的權益,更可能對加拿大經濟產生影響。
隨著加拿大兩大鐵路公司─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CN)和加拿大太平洋堪薩斯城鐵路公司(CPKC)的勞資合約即將同步到期,這次的勞資僵局來得格外嚴峻。
以往這兩家公司與工會的談判通常相隔一年進行,因應2022年聯邦政府引入的疲勞管理規定,這些規定要求對工人的工作時間進行更嚴格的限制,以減少疲勞引發的安全隱患。因此,CN選擇延長合約一年,導致雙方合約在2023年底同時到期。這使得此次談判的破裂有可能導致加拿大貨運鐵路系統的全面停擺,對經濟造成數十億加元的損失。
1995年,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的罷工就導致了數十億加元的經濟損失,迫使聯邦政府迅速介入並結束罷工。此次的勞資僵局有可能引發類似的經濟損失,尤其是在現今供應鏈本就因疫情而脆弱的情況下,這樣的停擺將帶來更大的經濟衝擊。
加拿大的鐵路系統每年運輸約250萬TEU的貨物,這些貨物總值約達450億加元,佔全國貨物運輸的70%以上。因此,鐵路系統的停擺不僅僅是勞資問題,更是全國經濟的巨大挑戰。
雙方立場為何無法妥協?
工會指控CPKC試圖削弱合約中與安全至關重要的疲勞條款,強迫員工在疲勞狀態下繼續工作,增加事故風險,工會認為新的疲勞管理規定不足以應對實際的工作壓力,應該進一步加強。
而CPKC則強調其提案完全符合新規,並未對安全構成任何妥協,認為現行規定已足夠保障安全。此外,CN則被指責希望推行強制性遷徙政策,要求員工因勞動力短缺而在加拿大各地長期調動。
儘管CN表示已多次提出關於工資、休息和勞動力可用性的方案,但工會仍認為其方案未能保障員工權益。
政府是否有介入空間?
聯邦勞工部長麥金農(Steven MacKinnon)擁有廣泛的權力,可強制要求雙方進行仲裁。然而上週他拒絕了CN的仲裁請求,並敦促雙方繼續努力談判。
儘管如此,如果工會真的罷工,政府可能會考慮推動強制復工立法。正如2012年時聯邦保守黨政府所做的那樣,當時的立法迅速結束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工人的罷工,恢復了全國的貨運運行。但這類強制措施通常會引發工會的不滿,並可能導致後續的勞資關係進一步惡化。
過去20年來,加拿大政府多次介入勞資糾紛,推動仲裁或強制復工,其成功率達到90%以上。這顯示出政府介入通常能有效化解僵局,但也可能引發工會的不滿,導致長期的勞資緊張關係。
即將到來的經濟風險
隨著CPKC宣佈可能暫停新的鐵路貨運,並且美國和墨西哥的鐵路網絡將正常運行,加拿大的物流鏈恐面臨嚴重中斷。
每年約有3,000萬噸的小麥依賴鐵路運輸,鐵路的停擺將直接影響這些農產品的出口,對農民和國際市場造成巨大影響。此外,加拿大的能源行業如石油和煤炭也嚴重依賴鐵路運輸,這些貨物的運輸中斷將可能對能源供應和價格造成顯著影響。
此次的勞資僵局不僅影響到本國經濟,也將波及跨境貨物運輸,特別是依賴鐵路運輸的行業,如農業、汽車製造、煤炭和鉀肥等行業,將面臨供應鏈中斷的風險,企業和消費者同樣面臨潛在的價格上漲和產品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