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波音公布Q1盈餘,獲利方面是低於預期,然而該公司對未來產量的預測,讓波音盤中股價大漲3%。疫情之後全球航空需求大增,波音等航太供應鏈現在的問題都不在需求面,而是生產面能否提升,決定了未來獲利的好壞,對於台灣相關供應鏈來說,也是如此。所以,一起來看波音公布Q1盈餘時說了什麼!

波音(BA)預測今年可以交貨400至450架的737 Max客機,將產量從目前每月31架,增加到每月38架。先前737MAX因為供應商誤裝零件而導致產線暫停的干擾,可能告一段落。
波音並給出長期產量的指引(Guidance),管理階層計劃到了2025年至2026年的時候,737Max的產量將加快到每月50架。
由於737Max是波音目前交機量最大的機種,波音能夠讓產量逐年提高,對台灣相關零組件來說是一大利多。
公司同時表示,客戶端對飛機的需求十分殷切,隨著疫情解封後,航空旅遊的快速反彈,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波音公司一直致力於增加客機的生產。
中國是第二大航空市場,也是波音很重要的市場;但是在四年前,737Max在印尼與衣索比雅的墜機事故,讓中國政府禁止737 Max機種載客,所以投資市場一直在關注波音是不是能重新在中國交機。
如今疫情好轉後,航空需求大增,日前已經重新讓737 Max復航,未來是否能交機將是潛在利多。
目前波音積壓的訂單超過4,500架飛機,總金額為4110億美金。
昨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經濟數據「3月份耐久財訂單」成長了3.2%,遠優於市場預期的0.8%,背後就是因為波音訂單增長的貢獻。排除航太訂單後,其實只成長了0.3%而已,可見航太供應鏈的需求比其他行業都來的更為熱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