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啟動RWA代幣化試驗:真實世界資產將搬上區塊鏈,金融交易進入新時代

2025年11月05日 08: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台灣啟動RWA代幣化試驗:真實世界資產將搬上區塊鏈,金融交易進入新時代
Reuters/TPG

2025年11月0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 台灣金管會自2024年6月起啟動「現實世界資產(RWA, Real World Assets)代幣化小組」,與中央銀行、集保公司及多家金融機構合作,進行債券與基金等金融商品的區塊鏈概念驗證(POC)。這項試驗已完成初步技術驗證,顯示透過區塊鏈與智能合約,可以讓金融商品實現即時交割、降低投資門檻與自動化配息,為台灣金融創新揭開新篇章。金管會下一步將聚焦法規調適、交易平台建置與國際鏈結,讓「可行」轉化為「可用」,並與國際市場接軌。

那麼,RWA到底是什麼?

RWA全名為「現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s),指的是把真實存在的金融商品(像是債券、基金、房地產或股票)透過代幣化(tokenization) 技術「搬上區塊鏈」。換句話說,每一個RWA代幣都對應現實世界的一份資產,並以1:1比例對應。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讓傳統金融市場的交易流程更快、更透明、更容易參與。

舉例來說,以往購買債券要經過多層中介機構,從下單、結算到交割常常需要幾天;但如果透過RWA代幣化,只要智能合約執行,資金與債券可同時完成交換(DVP,即款券即時交割),幾乎可以在幾秒內完成。此外,RWA還能:

  1. 降低投資門檻:原本要上百萬才能投資的債券,可以分割成小額代幣,一般投資人也能參與。

  2. 自動化配息: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可自動執行利息與本金的支付。

  3. 提高安全與透明度:所有交易紀錄都公開在區塊鏈上,不易被竄改。

簡單來說,RWA是讓真實金融商品「上鏈」的技術,把傳統金融(TradFi)與數位金融(DeFi)結合起來。這不僅是技術創新,更可能重塑未來的金融生態。未來當你購買一檔基金或債券時,可能不再透過券商或銀行,而是直接在區塊鏈上完成交易。

放眼全球,RWA已成為金融科技最熱門的新戰場。

根據2025年上半年統計,全球RWA市場規模已超過230億美元,總鎖倉價值(TVL)更達 650億美元,兩年內成長超過八倍。

產業規模與機構布局

目前市場上已有超過500億美元 的代幣化股票、債券與不動產,加上2,000億美元 的穩定幣(tokenized USD),RWA總量已達四分之一兆美元。全球金融巨頭紛紛進場:BlackRock、Franklin Templeton與Apollo 都將RWA列為長期策略。BlackRock推出29億美元 的BUIDL基金,Apollo則開始將私人信貸(ACRED)代幣化。

市場預測與結構變化

根據多家研究機構預測,RWA市場的潛力驚人。McKinsey 預估至2030年將達 2兆美元;BCG 顧問公司預測為 16兆美元;Standard Chartered 更看好在2034年達 30兆美元。主要增長動能來自私人信貸(占RWA市場58%)與美國公債(占34%),前者因收益率高吸引資金,後者則提供穩定與安全的避險選擇。

監管環境漸趨成熟

美國參議院通過 GENIUS Act,成為首部針對穩定幣與RWA建立完整監管框架的聯邦法案。香港推出RWA與穩定幣發行策略,杜拜則開放合法代幣化資產在次級市場交易。這些政策象徵全球金融監管機構已正式為RWA市場開綠燈。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RWA代幣化
穩定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