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慧眼鏡正從概念走向日常應用,2024年全球智慧眼鏡出貨年增率高達210%,預估2025年再成長60%,並於2029年前維持超過60%的年複合成長率。2030年全球AI/AR眼鏡銷售量預計將達9000萬支,成為成長最快的穿戴式產品。
這波成長動能來自於AI語音助理、即時翻譯、AR投影等功能的成熟,推動消費者與企業端需求同步擴大。國際大廠如Meta、Google、蘋果等積極投入,帶動供應鏈全面升級,台灣廠商則在光學、顯示、感測等關鍵環節扮演隱形冠軍。
光學鍍膜廠澤米(6742-TW)長期深耕光學鍍膜技術,起家於日系單眼相機供應鏈( Canon、 Sony、 Nikon 等),累積 20 年以上鍍膜技術與量產能力,應用領域遍及單眼相機、車載、智慧手錶、AR眼鏡及半導體CoWoS用載板。由於AR/VR/MR 市場高成長,需要大量高階光學元件與鍍膜,對公司來說是一個需求增長的機會。
公司經營特色在於一條龍的垂直整合模式,從材料、設計到製程、封裝及測試皆能自主掌握,提供Total Solution,並在高階鍍膜技術、客製化能力與產能彈性方面,較日系及陸系競爭對手更具優勢。不過,這種模式的總成本偏高,若無法擁有一個可以單一大規模出貨的產品,獲利就無法顯著提升,因此市場普遍期待AI智慧眼鏡成為改善公司獲利結構的突破口。
隨著AI智慧眼鏡逐步進入商業化,供應鏈焦點集中在光學鏡頭、顯示模組、感測器與AI晶片等核心零組件。澤米正好在這些領域擁有深厚技術優勢,能提供高透光AR鏡頭、全彩照相模組等高階組件,提升影像品質與續航力。公司同時積極開發AR專用鍍膜、LOE導光波導冷加工、3D感測與TOF感測技術,並已與國際大廠展開認證與報價。
產能布局也與成長策略相互呼應。澤米在台灣竹南及越南設有廠區,其中越南廠採取來料加工返台製程,不僅強化成本結構,也能有效規避美中貿易戰與高關稅風險,提升全球競爭力。2025年第二季合併營收達新台幣1.78億元,季增18%,雖仍低於過去五年平均水準,但隨著新產線於4月中旬建置完成並進入客戶認證階段,未來有望轉化為營收新動能。
在財務策略上,公司更以實際行動釋放信號。澤米於4月24日至5月9日間回購76.3萬股庫藏股,執行比率50.87%,總金額約新台幣3,950萬元,平均回購價51.83元。相較目前股價59.9元,市場解讀為管理層對股價與未來營運展望具高度信心。這也與公司積極投入新產品與技術開發的策略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