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財報公布至今已經700多家,最新狀況到底如何?目前看起來,幾乎所有公司的毛利率都往下掉,這是Q1財報公布至今的普遍現象,幾乎無一倖免。現在,還沒公布財報的公司,可能都有機會出現類似的利空。若是Q1整體庫存還是偏高的話,獲利率下滑的現象有可能延續至Q2,應該要持續關注。

圖片:美聯社 | 達志影像
之前優分析的「存貨循環課程」中有一個重要的觀念,當企業庫存過高之後,接下來的盈餘就會走一個向下的循環。
到底為何盈餘會往下走,隨著第一季財報公布後,相信大家都已經理解了:毛利率下滑。
只要存貨在第四季過高的公司,第一季的毛利率幾乎都呈現下滑,幾乎無一例外。
而毛利率是製造業最重要的獲利因子,只要毛利率掉了,獲利都很難看,這就是Q1財報的最佳註解。

公司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而是會跟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的狀況互相連動,當台股整體存貨太高之後,互相推銷產品的廠商都在砍價,所有人的淨利率都會下滑,這是一個普遍且合理的現象。

我們先前所做的這個推論,如今變得越來越真實,因為上一次台股存貨偏高的時候,獲利率後來也是往下走了連續四季,所以今天的狀況是可以被預料的。


那為何股價沒有大跌呢?因為市場其實有提早反應。
我們判斷的方法是採用一個能去掉循環波動的本益比區間,叫做「席勒本益比」,英文叫做「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 to Earning」,簡稱「CAPE Ratio」。不是故意要烙英文,是為了讓你看到英文的原意,比較容易了解。
因為EPS波動很大,股價波動更大,所以你用任何一天的股價/EPS,算出來的本益比根本不能用。而採用席勒的公式,把公司過往的景氣循環波動去掉之後,比較接近公司的恆常盈餘水準,這時候再來計算本益比就會比較貼近真實,較能看出股價便宜還是昂貴。
如下圖所示,市場之前看到庫存很高,早就知道整體獲利會往下走,所以早就跑光光了,之前你看到台股獲利還很好,股價卻重挫到一萬二的原理就在這裡。現在的財報只是更加證實了這件事而已。

由於股票都要往未來半年去看,所以現在你打開財報,最重要的是要去看公司的最新「庫存水準」還高不高,如果還很高的話,接下來的獲利率還會差。
Q1財報公布了幾家?
上市櫃公司已經公布財報的大約有700多家,還有一千家以上還沒公佈,所以在財報公布前,市場可能會提前反應這個負面因素,所以你也要提早因應,才不會看到很差勁的獲利之後反而嚇一大跳。
優分析的這個模組可以幫助到你:「重要數據公佈行事曆」,放在「公司簡介」裡面。

台股很多公司不會告訴你它要什麼時候公布財報,這時你可以利用這個表格,來預判一下公布財報的時程,這是根據過去的財報公布期間來推斷的,不一定能百分百正確,不過只要公司有一定的作業流程,時間點應該差異不大。
以上是我們統計台股目前財報公布的最新狀況,希望可以給你一些思考方向,降低對於「未知」的恐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