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鐵道局今 (27) 日於板橋舉辨「鐵道維修備品國產化成果發表會」,展示鐵道維修品國產化階段性成果。據鐵道局公布國產化占比已從 2018 年 30% 提升至 2024 年的 40%,鐵道局宣布,除了現行由營運機構申請的「事後補助」之外,明 (2026) 年將推動更具前瞻性的維修備品研發「事前補助」模式,以加速國產備品開發進程,強化本土供應鏈能力。
鐵道局長楊正君於會中表示,鐵道局循交通部「交通科技產業政策白皮書」的指導,以「國車國造」與「維修在地化」為核心目標,此次發表會正是為展現國內廠商與營運機構合作的開發成果,他對營運機構主動尋求國內廠商開發維修備品,有效降低待料時程與維修成本、確保營運穩定表示高度肯定。
鐵道局指出,自 2017 至 2022 年間已辦理 4 次維修商源說明會,持續藉由聯合展示鐵路、捷運的維修備品開發需求,成功促成產學研界投入,並已在輕軌號誌、轉轍器、車門、轉向架、集電弓、計軸器等關鍵零組件上取得具體成果。目前鐵道備品國產化比例已從提升至 40%。
為進一步提升維修備品國產占比,鐵道局已於 2024 年 7 月 26 日公告「鐵道維修備品及檢修設備開發補助作業要點」。
楊正君也宣布,鐵道局自明年起,除了既有由營運機構申請補助,亦即前一年度完成開發之維修備品及檢修設備外 (事後補助模式),另將導入廠商與營運機構聯合申請的「事前補助」模式,也鼓勵廠商主動積極地依據營運機構的實際需求進行研發,而非被動等待採購案的釋出,該機制將有助於研發成果能更精準地符合實務需求,並有效的扶植在地產業。
楊正君期許各營運機構持續擴大國內採購需求,將維修商機轉化為產業動能,使我國鐵道產業持續發展,邁向永續營運。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