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6月出口訂單表現強勁,年增率達24.6%,高於市場預估的22.9%,連續第五個月成長。雖然高效能運算與AI需求持續推升科技產品出貨,但美國總統川普即將重啟的全球關稅措施,仍為出口前景增添變數。
根據經濟部週二公布的數據,6月出口訂單總額達567.7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其中,電信產品與電子產品分別年增37.4%與35%,為主要成長動能。來自美國與中國的訂單亦大幅回升,顯示全球科技需求明顯回溫。
中美訂單動能轉強
對美國出口訂單年增34.8%,雖略低於5月的40.1%,但仍處於高檔水準;對中國的訂單則從5月的年減2.4%反轉為年增15.4%,顯示兩大市場對台灣科技供應鏈的高度依賴。
來自歐洲與日本的訂單表現相對溫和,歐洲僅年增2.2%,日本則大幅上升38.5%。
關稅不確定性籠罩出口前景
台灣是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重要樞紐,出口訂單數據一直被視為國際科技需求的前瞻指標。經濟部指出,AI與高效能運算的需求仍將支撐短期出貨動能,不過美國貿易政策及地緣政治風險對全球貿易表現構成壓力。
川普總統自今年4月宣布對全球商品課徵10%普遍性關稅後,雖暫時給予90天緩衝期,但該期限已於6月底屆滿。近期川普已對數個國家宣布8月1日起實施新關稅措施,雖尚未針對台灣額外加徵,但10%關稅仍使市場對出口環境保持審慎觀望。
7月成長幅度預估放緩
展望7月,經濟部預估出口訂單年增率將介於7.9%至11.9%之間,較6月明顯放緩。分析師指出,若美方進一步實施針對性關稅,可能對下半年台灣接單動能造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