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連跌四個交易日後在週五(10/3)小幅反彈,但本週仍創下自 6 月底以來最大單週跌幅,市場憂慮 OPEC+ 可能進一步增產,加上需求走弱與庫存增加,壓力持續拖累油價。
價格變化
格林威治時間 10 月 3 日 00:00(台北上午 8:00),布蘭特原油(Brent)小漲 0.3%,報每桶 64.29 美元;美國西德州原油(WTI)同樣上升 0.3%,至每桶 60.67 美元。
雖然日內價格略有回升,但整週走勢仍大幅下跌。布蘭特原油本週累計下跌 8.3%,WTI 也下跌 7.6%,創下自 6 月底以來最大的單週跌幅。若價格無法在週五交易中持續回升,布蘭特可能收於自 5 月 30 日以來最低水準,WTI 也將跌至 5 月 2 日以來的低點。
(圖片來源:【能源行情】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供需與市場壓力
市場主要憂慮來自 OPEC+ 可能進一步增產。消息指出,OPEC+ 討論在 11 月將增產幅度提高至 50 萬桶/日,規模是 10 月的三倍,沙烏地阿拉伯希望藉此重奪市佔率。
與此同時,全球煉油產能因維修,加上季節性需求下滑,可能加速美國及其他地區的原油庫存累積。美國能源資訊署本週公布的數據亦顯示,上週原油、汽油與餾分油庫存同時上升,反映需求與煉油活動雙雙轉弱(相關文章)。
市場觀點與後市觀察
IG 分析師 Tony Sycamore 指出,若 OPEC+ 於週末宣布增產 50 萬桶/日,油價可能會先下探 58 美元支撐,隨後不排除測試今年低點 55 美元的可能。除了增產疑慮之外,市場也受到美國政府可能關門、以及伊拉克庫德族恢復出口的拖累。
另一方面,七大工業國(G7)財長於週三(10/1)宣布,將採取措施進一步加強對那些持續增加購買俄羅斯原油者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