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景氣再度傳出疲弱訊號。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9月報49.8,雖較8月的49.4回升,並高於市場預估的49.6,但仍連續第六個月落在50榮枯線之下,顯示工廠活動持續收縮。非製造業PMI則從8月的50.3降至50.0,涵蓋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的綜合PMI小幅上升至50.6,較上月的50.5略有改善。
長期低迷的製造業活動凸顯中國經濟所面臨的雙重壓力:疫情後內需遲遲未能出現穩健復甦,而現任美國總統川普持續的關稅政策,對中國工廠及其海外客戶帶來沈重負擔。儘管中國政府在8月中旬推出消費貸款補貼政策,但根據當月工業產出及零售銷售數據,仍出現近12個月以來最疲弱的增速,顯示效果有限。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上週表示,政策工具箱仍有充足空間支撐經濟,但央行並未如部分經濟學家預期,跟隨聯準會降息。市場觀察人士指出,雖然中國這個規模達19兆美元的經濟體動能放緩,但由於出口韌性猶存,加上股市上揚,當局暫無意大規模刺激。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印度出口在8月創下新高,對非洲及東南亞的出貨量也有望刷新年度紀錄。不過,美國仍是最關鍵的消費市場,中國每年對美出口超過4000億美元,占總出口比重約14%。
在中美貿易關係方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19日與川普通話,為三個月來首度高層互動。雖然談話一度緩解緊張,但外界預期的TikTok協議尚未明朗,雙方技術細節分歧仍在。上週,中美貿易官員在馬德里高峰會前再次會晤,重啟相關談判。
與此同時,民間調查機構RatingDog公布的9月製造業PMI則達51.2,明顯高於8月的50.5,顯示部分私營部門企業活動仍維持擴張。整體而言,中國經濟正處於出口韌性與內需低迷的拉鋸局面,政策走向仍備受市場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