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半導體關稅飆至 100% 新加坡晶片業首當其衝

2025年08月13日 14: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8 月 6 日宣布,對進口到美國的所有晶片與半導體課徵 100% 關稅,但承諾對已在美國設廠或正興建的企業予以豁免。此舉引發新加坡半導體業界高度關注,專家警告,此舉恐對本地晶片製造、精密工程及物流等相關產業造成連鎖衝擊。

新加坡半導體產業協會(SSIA)執行董事洪偉勝表示,目前企業雖已知悉政策,但由於細節仍不明確,多數公司正處於觀望階段。他指出,業界主要擔憂供應鏈中斷、成本上升,以及全球貿易流動的不確定性。

美國仍是關鍵市場

根據 2023 年數據,新加坡對美出口中約 29.3% 屬於電氣與電子設備(包含半導體),金額達 132 億美元。OCBC 首席經濟師林秀心指出,這項關稅對新加坡這類主要晶片製造中心來說「衝擊不可忽視」,不僅製造端受影響,精密工程與空運貨載也可能受到波及,因晶片多仰賴空運輸送。

以全球視野來看,根據調查,美洲佔全球半導體終端銷售市場約31%,其中又以美國佔絕大多數,對每一國的半導體生產商來說都是一個關鍵市場。

豁免與灰色地帶

川普表示,承諾在美設廠的企業可獲豁免,但專家質疑,豁免標準仍存不確定性,例如是否必須已動工、建設時限為何等問題未有明確答案。部分地區已宣布自家企業將獲優待,如台積電(2330-TW)與南韓的三星電子(Samsung)與 SK 海力士(SK Hynix)等。對新加坡而言,若是美資或在美有營運據點的企業,可能享有一定緩衝,例如美光(MU-US)與格芯(GFS-US),但仍視最終細則而定。

供應鏈間接出口的課稅問題同樣懸而未決。例如,若新加坡製造的晶片先出口至鄰近國家,組裝成電子產品後再轉銷美國,該晶片價值是否計入關稅範圍,目前尚無定論。

業界採取觀望策略

目前多數新加坡晶片廠採「觀望」態度,等待更多官方細節釐清。德國英飛凌(Infineon)在新加坡設有據點,但已明言在缺乏正式文件前,不會就此發表評論。

分析人士認為,新加坡可憑藉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協定與經濟合作關係,爭取關稅讓步;若部分企業因關稅避險將生產基地由北亞轉移至新加坡,反而可能為本地帶來一定的緩衝與新機會。

SSIA 表示,將持續與會員企業、政府機構及國際夥伴保持緊密對話,分享資訊、收集意見,並協助企業進行風險評估與應變規劃。洪偉勝強調:「半導體產業過去已多次在全球變局中調整腳步,我們有信心新加坡的產業生態系能應對未來的挑戰。」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CHIP
SEMI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