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家電業告急】歐洲家電品牌競爭力淪陷 創新不足與高成本壓力下併購成唯一選擇

2025年08月11日 18:4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中國的低價攻勢不只衝擊電動車市場,如今也席捲全球家電產業。 歐洲家電業,尤其是以品質聞名的德國品牌,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挑戰。領先多年的競爭優勢,已被亞洲製造商──特別是中國品牌──迅速奪走。海爾(Haier)、LG與美的(Midea)等憑藉龐大的生產規模、顯著的成本優勢與快速創新的能力,不僅拿下全球35%的市場份額,更在數位化整合與產品相容性方面獲得消費者青睞,對歐洲傳統品牌形成強力壓迫。

造成歐洲品牌衰退的原因

首先,歐洲在合規與永續發展上的領先角色推高了生產成本,德國品牌雖在能源效率上表現卓越,但產品售價高於競爭對手,部分原因來自約15%至25%的額外成本,主要源於嚴格的環保要求。

其次,中價位市場遭到品質不俗且價格低廉的替代品衝擊,而自有品牌(Private Labels)的興起,進一步擠壓了傳統品牌的市場空間。更為致命的是,許多歐洲品牌在智慧家居與數位化整合方面反應遲緩,讓大型科技公司和亞洲製造商搶佔了創新優勢。

在毛利空間持續被壓縮的情況下,業界普遍認為併購與整合已成為唯一可行的生存策略。若歐洲品牌未能正視這些不舒服的現實並加速轉型,未來在全球家電市場的地位恐將進一步邊緣化。

全球家電市場概況

根據研調機構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預測,2024年全球家電市場規模達到6,920億美元,預計2025年至2030年間的年均複合成長率約為5.5%。其中,亞洲在市場佔比中居於領先地位,約占全球銷售額的47%,受益於人口基數大、城鎮化加速以及中產階層消費力上升。歐洲市場約占24%,但面臨來自亞洲製造商在價格與創新速度上的競爭壓力。

從產品類別看,小型家電是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特別是智慧廚房設備與能源效率高的清潔家電,推動了整體需求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全球家電業的併購與整合活動明顯加快,歐洲與北美市場的動作尤為頻繁。部分歐洲家電集團透過收購智慧家居初創公司,快速切入物聯網家電與遠端控制技術領域,以彌補自身在數位化整合上的不足;而北美大型家電品牌則選擇併購區域性零組件製造商,不僅擴充產品線與品牌組合,還強化了對關鍵零部件的掌握度,提升全球供應鏈的韌性與穩定性。這些案例顯示,併購已從單純的市場擴張工具,轉變為應對技術變革與供應鏈挑戰的核心策略。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CELE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