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直播QA
本篇為11/29直播QA沒有回答到的內容。
QA(一):
成長率假設的數據,是有什麼依據嗎?
在追蹤成長數據頁面的年成長數據假設是依照<過去淡旺季>所計算出來的營收,並依照自行輸入的年成長率假設(黃色框)去比對營收成長率以及顯示出未來依照此成長率,下個月應該要開出的營收數值(紅色框)。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依照上圖,每次營收出來之後,我會檢查最新開出的營收年成長率假設是多少%?
因為這是根據過去淡旺季資料去算出來的數值,所以若是一間營運能持續往上成長的公司,那麼其中一個關鍵點,營收的部分,我們當然會希望看到是能夠維持持續成長的態勢。
而在假設成長率的時候,之所以要對標到最後一個月的原因,是因為這是累計營收後去計算,所以若是最後一個月的營收成長是比過去淡旺季算出來的數值還要更高,那麼成長率數值自然就會往上增加。
像是同樣都是儒鴻,7月時年成長率假設是只有15%的水準,但累計到了10月,卻已經是成長到22%,那麼此時你就可以知道,一直到10月的營收,儒鴻的表現其實是越來越好。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而這個數值很重要的另外一個重點是,輔助我們追蹤以及觀察估值時候所使用到的成長率!
(假設)你估值出來,目前公司的1~5年成長率應該是10%,但是公司卻每次營收開出來都能維持15%~20%以上的水準,那麼若是這個成長能夠一直維持下去,不就意味著他的獲利可能也會持續跟著增加嗎?(毛利率/營業利益率不變)
那麼自然你在估值的時候,隨著每個月營收開出來,EPS或是成長率的數值自然也就會慢慢墊高了!
所以這是一個在每個月營收出來後,很值得追蹤的數據!
QA(二):
請問營建業的估值用什麼估值法比較好?
營建業的話一般會用股價淨值比去估,因為營建業都會有建案入帳的問題,所以某些時期可能當年度獲利是負數,但其實市場已經預期到未來建案入帳後可能可以貢獻多少獲利的情況。
當然也有的人會用殖利率去回推,不過並非所有年度營建公司都能有穩定配息的情況,且較難找過去市場的區間評價。
所以用股價淨值比去估是較為常見的方式。
不過有些能夠穩健獲利的營建股,也是可以使用本益比去估看看哦。
反正多估估,估久了就會知道了。
QA(三):
請問觀察或研究一間公司的時候,是否有固定的流程?
從之前的直播到目前的主題,就是觀察一間公司的時候,我會做的固定流程。
主要是先從觀察一個產業的橫向與縱向開始,先了解到目前整個產業的狀況與週期。
鎖定好目標之後,接著就是追蹤與估值,並透過三個小技巧以及延伸:淡旺季、法人預估、公司指引等方式,去動態調整估值。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QA(四):
請問法人預估2024年EPS是7.01,但是Q1到Q3是賺2.79,比法人預期低不少,這樣目標價是等比例下降嗎?
不是等比例下降,目標價的調整應該是要依照估值法的價格去調整。
就單以本益比來說,假如一檔股票今年EPS預估賺10元,過去10年平均本益比為20倍。
照理來說,本益比估值的價格就是10*20=200。
但如果今天不如預期只能賺到8元,那麼價格自然會變成8*20=160。
QA(五):
請問可以分享加減碼策略嗎?
以下內容參考就好。
由於不太方便說一些技術面、籌碼面的資訊,我會以基本面的觀察重點去做敘述。(但自己還是各面向都會看一下)
以我個人來說,還是以基本面為主,因為核心的以估值去看空間後,才決定是否買入的持有策略比較適合自己的屬性。
而決定買進後,自己個人在基本面的部分一定會持續觀察後續的業績狀況,除了一開始的原始部位之外,加減碼的部分,我會希望加碼在當公司公布更新一個月的營收後,或是財報後,其成長率或估值是有能往上調整的利基與空間。
講白話點就是,業績公布出來,比我預期的還要好!
那麼我就會考慮是否加碼。
但這有一個前提是 ,市場尚未反映的情況下。
另外減碼的話其實就是反過來,但我自己是會設一個停損點,因為在我個人的操作而言,我是不太會做越跌越買的動作。(除非像ETF或是像台積電這種)
因為我自己是覺得,這個市場上資訊不對稱的事情太多了,即使研究的很深入,也知道目前上下游的產業情況等,以及估值低估,但難保不會有遺漏的面向,且我也不喜歡不知道底在哪的感覺。
不過以上只是我個人的分享,畢竟適合每個人的方式都不一樣。
但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知道如何估值!
因為當你總是找便宜的去買,相對下探的幅度因為已經便宜了,要再到更便宜的機會自然比較低,但只要從便宜回歸合理,長期下來的風報比其實都會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