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 根據德國企業軟體公司 SAP 所發布的《未來工作預測與可能性分析報告》顯示,AI 正在成為員工的「第二大腦」。員工愈來愈傾向把推理、構思與決策外包給模型,形成所謂「認知卸載效應(Cognitive Offloading)」,把原本需要自己動腦的事情,交給外部工具來想。
企業也因此開始導入「認知摩擦」設計,目的是避免員工過度依賴 AI,確保必要的人工判斷仍然保留在工作流程中。
這樣的轉變也正在重新定義「工作」的構成方式。SAP 在報告中指出,企業正在把工作拆解成 AI 與人類分工的兩個維度:AI 接手流程化、重複性的任務,而人類被保留在更具價值的決策與創意層面。
更令人意外的是,AI 在職場中的角色也正在發生質變。
SAP 發現,尤其是亞太區的年輕世代,更傾向把 AI 視為「隊友」而非工具。已有 40% 的員工向 AI 尋求情緒支持,39% 寧可先問 AI 再問主管。
職場中的「同事」概念正在被重新定義,AI 有可能成為未來組織架構中的常態化角色。
從招募到職涯初期,AI 的影響更加明顯。
SAP 指出,企業與求職者正在形成「AI 對 AI」的招聘戰局。企業用 AI 篩選人才,求職者用 AI 生成履歷、模擬面試,雙方彼此可能都不知道對方當下使用的其實是智能體。
這使得傳統履歷開始失效,技能能力、作品集與實際表現將成為更可靠的評量方式。
而受影響最深的,是職涯起點。
SAP 的調查顯示,AI 對初階職位的衝擊最大,因為這些工作高度流程化、最容易自動化。結果是入門職缺減少、大學畢業生技能落後企業需求,年輕人被迫轉向零工、技能認證與作品集式的職涯起步方式。
過去「從助理做起」的職涯階梯正迅速瓦解。基層任務被 AI 吃掉後,技能傳承斷層開始浮現:原本透過初階工作累積的經驗不再存在,人才培育鏈因此被迫中斷,整個職涯梯形出現明顯的結構性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