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全球主要礦業生產國印尼再出重拳,宣布自即日起將礦產生產配額有效期從三年縮短為一年,未來企業須每年重新申請開採額度。印尼礦業部表示,此舉旨在加強政府對礦產供應的即時掌控,防止市場供過於求、穩定出口價格,並推動礦業向下游精煉加工轉型。該規定即刻生效,2025年已核發的配額仍維持有效,但2026與2027年需重新審核。
礦業部長巴赫利爾.拉哈達利亞(Bahlil Lahadalia)指出,縮短配額週期「能讓政府更靈活地調整供應節奏,防止過量開採拖低全球價格」,同時確保國家資源收益最大化。此政策不僅是價格調控手段,也被視為配合印尼長期能源轉型戰略的核心步驟。
根據官方數據,礦業與採石業在2023年為印尼創造約2,200兆印尼盾(約1,360億美元)的GDP,其中煤炭與褐煤開採占1,100兆印尼盾(約680億美元)。印尼同年吸引約52億美元的外資投入礦業,並實現了74.6億美元的煤礦與金屬礦投資金額。整體礦業出口價值達515億美元,為國家外匯與財政收入的重要支柱。
在生產面,印尼2023年產出約1.38億公噸鎳礦,遠超前一年,穩居全球第一;銅精礦產量達400萬公噸,黃金產量82.8公噸,煤炭更高達7.75億公噸。同年出口結構顯示,煤炭貢獻約346億美元,鎳68億美元,銅礦83億美元,錫18億美元。由於新能源車、電池與電子業需求暴增,印尼政府希望藉由「一年一審」制度動態控制產量與出口,以支撐長期價格。
然而,印尼鎳礦業協會(APNI)對此改革持保留態度,警告頻繁的重審將增加企業行政成本並干擾長期投資決策,恐削弱外資信心。大型礦企如PT Aneka Tambang(ANTAM)、PT Vale Indonesia、Amman Mineral及PT Bukit Asam等都將首當其衝。2023年ANTAM淨銷售額達4.1萬億印尼盾(約25億美元),PT Vale Indonesia營收約12.3億美元。
市場預期,若政策執行過於嚴格,可能造成短期產能波動,但長期有助穩定國際礦價與提升印尼在全球供應鏈的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