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水資源雖然總體上多樣且充沛,但在地理分布與管理效能上卻存在明顯落差。挪威以約4,100億立方公尺的可再生淡水資源居首,其次是瑞典,約1,500億立方公尺。然而,這種「北富南貧」的格局,讓歐洲在水資源配置與管理上面臨挑戰。
從用水結構來看,與全球農業通常佔用水量最大不同,歐洲則以工業部門為最大用水者,約佔總取水量的45%。同時,歐洲多數國家在民生供水方面已有相對成熟的體系,超過九成的人口可直接接入公共供水網絡,反映基礎設施發展的普及與完善。
不過,東西歐在廢水處理上的差距依然顯著。以2021年為例,阿爾巴尼亞僅不到30%人口能接入污水處理設施,塞爾維亞更只有16%。這不僅造成環境風險,也成為區域永續治理的薄弱環節。至於水價方面,各國差距同樣懸殊:挪威家庭的年均水費高達970歐元,居歐洲之首;而保加利亞僅約120歐元,位於低端。
歐洲水資源商機
隨著氣候變遷與產業需求的雙重壓力,水資源已成為歐洲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焦點。Bluefield Research指出,歐洲工業部門在水相關領域的投資,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1,010.8億歐元。其中,南歐地區,特別是義大利與西班牙,因為產業結構多元化、嚴重的水資源短缺,以及汽車製造與資料中心對水資源需求的激增,將成為投資成長的主要驅動力。
相比之下,西歐雖然工業基礎已趨成熟,但隨著PFAS(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與養分排放等新規範的實施,廠商必須加速投入設施改造與升級,因此改造型投資也將帶來巨大機會。整體而言,涵蓋15個產業的資本支出與營運支出,將以年均5.15%的複合成長率持續擴張。
從投資結構來看,食品製造產業將是最大宗,約佔總投資的27%;其次依序是電力、化學與製藥產業。而在高科技領域中,半導體製造與資料中心的投資正快速崛起,兩者合計到2030年的投資額將達104.2億歐元,被視為最具成長潛力的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