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房市在經歷一段下滑後,預計在 2025 年與 2026 年出現復甦跡象。成屋銷售量將從 2024 年的 406 萬戶回升至 2025 年的 424 萬戶,並在 2026 年進一步增加至 454 萬戶。
房價走勢方面,根據研究機構 IBISWorld 預測,美國住宅價格在 2025 年的指數來到 331.8,相較 2024 年上升 3.2%,而 2020–2025 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高達 8.4%。展望未來,預計 2026 年指數將增至 339.2(年增 2.3%),並持續穩步上升,到 2030 年可達 380.6,2025–2030 年年均成長 2.8%。
推動價格走高的因素包括:新屋供給不足難以跟上人口與就業增長的需求、建材與勞動成本偏高,以及通膨餘波和關稅壓力,這些都將使住宅價格維持高檔。即使未來貨幣政策(如利率調整或貸款標準)可能影響房屋可負擔性,但在需求強勁與供給受限的情況下,整體價格走勢仍被預期持續向上。
購屋方式與需求結構
從購屋方式來看,52% 的買家選擇與配偶或伴侶共同購屋,反映出「家庭」仍是美國購屋的核心單位。相比之下,37% 的人沒有合購,而與親戚(9%)或朋友(7%)合購的比例則相對有限,顯示市場雖有多元化趨勢,但家庭仍是支撐房市的主力。
至於購屋族群的組成,2024 年的種族分布顯示,美國房市仍以 白人/高加索人(83%) 為主,其次是非裔美國人(7%)和西語裔/拉美裔(6%)。這樣的結構或許也反應了資產積累的差異。
從居住型態來看,美國人對獨棟住宅的偏好仍相當明顯。2023 年,62.02% 的人口居住在自有獨棟住宅,另有 12.32% 租賃獨棟住宅。相比之下,多戶住宅(multifamily,集合住宅)的比例是 20.46%。這說明,無論是自住還是出租,獨棟房屋仍是美國房市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