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觀察,印尼電動車市場的成長速度已相當驚人。2025 年 1 至 7 月,總銷量達 42,178 輛,幾乎追平 2024 年全年 43,188 輛 的紀錄,顯示今年極有可能實現雙位數甚至更高的年增幅。
在品牌分布上,比亞迪(BYD)以 16,427 輛穩坐龍頭,市占率 38.96%,幾乎占據市場四成份額;其高端品牌騰勢(Denza)與五菱(Wuling)分別銷售 6,256 輛與 6,210 輛,市占率皆接近 15%;奇瑞(Chery)以 5,196 輛取得 12.32% 市占率,廣汽埃安(Aion)則以 3,126 輛占 7.41%。其餘品牌合計約占 12.75%,包括特斯拉、現代等國際車企。值得注意的是,前五名中有四席來自中國品牌,合計掌握市場 87.25% 的銷售量,顯示中國車企在印尼市場的絕對優勢。
這樣的市占結構,也與印尼的價格敏感度及產品需求高度相關——多數暢銷車型集中於中低價位,兼具續航與功能性,符合當地消費者的實用導向選擇標準。
但從消費趨勢來看,過去價格是主要決定因素,但最新調查顯示,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產品性能、使用便利性與長期價值。Praxis 的數據指出,35.17% 的買家將電池耐用度視為首要條件,46% 將充電基礎設施的可及性放在優先考量,而非單純比價。
此外,消費者對駕駛體驗的評價普遍正面,79% 用戶認為電動車駕駛感受優於燃油車,但也有 78% 對平均 6 小時 的充電時間感到憂慮,反映出市場在性能滿意與充電效率之間的落差。
社群媒體的影響力在這一波趨勢中不可忽視。超過半數的用戶是透過社群平台首次接觸電動車,其中 YouTube 的教育與行銷效果最為顯著。早期用戶的真實駕駛經驗分享,不僅建立了產品信任感,也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消費者的決策週期。
綜合來看,印尼電動車市場正從價格驅動邁向價值驅動,品牌形象與使用體驗的重要性正在上升。對車企而言,下一階段的競爭將不只是比誰更便宜,而是比誰能在性能、便利性與品牌信任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這不僅關乎單一銷售數據,更是決定未來市場格局的核心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