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力擴張失衡|綠電容量狂飆卻送不出去,輸配電投資嚴重落後

2025年08月16日 12: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員工在比瓦迪工業區的 Kei Industries 使用紡車設備纏繞電線。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印度電力部門近年來在發電端快速成長,但輸配電基礎設施卻出現明顯瓶頸。截至2025財年,印度總裝置容量達到475.2GW,年增率7.5%,其中再生能源占新增容量的86.4%,以太陽能與風能為主。然而,與發電端的亮眼成績相比,輸電線路的擴張卻明顯落後。2025財年印度新增輸電線路僅8,830 ckm,較前一年度大幅下滑37.8%,僅完成年度目標的57.9%,顯示受限於土地徵收、環境審批以及施工延誤等結構性障礙。這樣的落差導致「發得出來卻送不出去」的風險,直接影響再生能源的並網與電網穩定性。

同時,在配電環節,雖然政府自2021年推出「輸配電改革方案(RDSS)」,推動智慧電表與配電數位化,但截至2025年3月,全印度僅安裝2,390萬個智慧電表,距離2026年2.5億個的原始目標仍差距甚遠,迫使官方考慮將期限延至2028年。

配電沒效率會怎樣?電力公司損失大

在2024財年,印度配電公司的技術與商業損失(AT&C loss)達到16.3%,這代表每送出100度電,只有大約84度電能真正轉換成收入。原因很具體:一部分電力在輸電過程中因線路老化與設備效率不佳而損耗掉;另一部分則因偷電、電錶不準確或收費不完整而流失。收費效率也從前一年的 97.6% 下降到 96.4%,看似只是1.2個百分點,但以印度龐大的用電需求來計算,等於有數十億度電的電費沒有回收。

雖然平均每度電的成本與收入差距縮小至 0.2盧比,比2023年的 0.5盧比改善不少,顯示單位經營效率提高,但因為總體損失率過高,電力公司依然面臨現金流不足,必須依靠政府補貼或額外融資才能維持營運。換句話說,配電效率不佳直接導致電力公司「電賣得出去,錢卻收不回來」,財務壓力持續惡化。

電網商機越滾越大

根據印度中央電力局(CEA)和電力部(MoP)公布的《全國電力計畫 2022–2032》與輸電系統藍圖,到2032年,官方計畫新增超過19萬公里的輸電線路,以及127萬MVA的變電容量,總投資規模將超過9兆印度盧比。這說明輸配電系統已經不是單純的輔助設施,而是能源轉型的核心基礎。如果電網無法做到穩定、智能化與高容量,即使再生能源與核能裝置快速增加,也會面臨「發得出來卻送不出去」的困境。因此,如何突破土地徵收、環境審批和工程延宕等問題,並吸引更多民間資金投入,將決定印度能源政策能否真正落實。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HELE
ELEU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