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開跑車、30歲卻負債離婚...昔日直銷皇冠一夕歸零體悟:投資不是為了發大財,而是人生最後一道保險!

2025年11月26日 20: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24歲開跑車、30歲卻負債離婚...昔日直銷皇冠一夕歸零體悟:投資不是為了發大財,而是人生最後一道保險!
優分析製作

在投資市場中,許多人將虧損歸咎於看錯趨勢或輸給市場,但真正的敵人,往往是我們自己的心態。本期優分析的《股民想知道》邀請到一位獨特的來賓——Steve 陳頌昊。他曾是帶領13萬人團隊的直銷超業、風光的創業家,如今則是一位全職的匯市交易者。他的人生經歷高潮迭起,從中提煉出的投資心法,不僅關乎交易,更關乎人性與風險控管。

一、從人生谷底覺醒:投資,是為了打造一輩子的保險

Steve的投資之路,始於一場巨大的失敗。20歲時,他投入直銷產業,憑藉天賦異稟的能力,僅用兩年就達到公司無人能及的「皇冠級經銷商」,坐擁13萬人團隊,年紀輕輕便享受著跑車與高收入的風光生活。

然而,2013年,一場法規的變動,讓公司制度無法為繼,三個月內應聲倒閉。「最慘的不是剛加入的人,」Steve回憶道,「而是我們這些既得利益者,花了四五年拼了命,結果說沒就沒了。」

這次由「系統性風險」引發的歸零,讓他深刻反思:「我該一直想下個月要賺多少錢,還是十年後的我,到底可以靠什麼賺錢?」 他決心尋找一個「只要學會了,就是一輩子」的技能。這個答案,最終指向了金融市場。

對他而言,投資的本質並非追求一夜暴富,而是在主要收入之外,為自己的人生打造一份穩固的保險,確保在任何突發狀況下,都還有一個技能可以維持生計。

二、投資的核心是控管風險,而非預測市場

確立方向後,Steve的起步並不順遂。初入外匯市場時,因知識不足,他被詐騙集團騙走了近兩百萬的積蓄。但他並未就此放棄,反而更加堅定地認為:「我會被騙,是因為我不懂。那我就要來自己懂。」

這段經歷讓他深刻體悟到,投資的本質只有四個字——「控管風險」。他分享道:「如果你做的所有行為,都不是建立在控管風險之上,那你怎麼賺的,就會怎麼賠回去。」

他為自己的交易定下了嚴格的紀律:

  1. 認清角色:散戶是市場中最沒有錢、沒有資訊、也最不專業的一群,卻最喜歡憑「感覺」做事。必須屏除「我覺得會怎樣」的散戶心態。

  2. 排除不可控因素:散戶無法掌握真正的「消息面」,且容易被「心態面」影響,常常理性進場、感性出場,導致賺少賠多。因此,必須建立一套不受情緒干擾的策略。

  3. 堅持策略,接受結果:他的策略是波段交易,一天只看盤三到五次。一旦找到進場點,便依策略設好止損與獲利點,然後放手不管。賺賠都只是策略執行的結果,重點是事後的檢討與修正。

三、獨特的資產配置:為何2/3資產不放銀行與台股?

談及資產配置,Steve的觀念相當獨特且謹慎。他認為理財永遠優先於投資,在學會管理金錢後,他將資產做了以下分配:

  • 1/3 資金用於外匯操作:這是他發揮專業技能、創造主動收入的領域,每月期望5%-10%的報酬,但也願意承擔對等的虧損風險。

  • 2/3 資金放在「現貨」資產:他將大部分的資產轉換為黃金金塊(金豆)比特幣現貨(存於冷錢包)

他解釋,之所以不將大部分資金放在銀行或台股,是出於對「系統性風險」的考量。他認為,在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與特殊的經濟結構下,銀行體系內的資金並非百分之百由自己掌控。相比之下,黃金與比特幣現貨,才是真正由自己持有的資產,是應對極端風險的終極保險。

四、不投資台股的理由與2026年市場展望

Steve坦言,他之所以不選擇台股作為主戰場,源於十年前與一位英國巴克萊銀行交易員的對話。對方點出,台股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交易量集中於少數個股、且易受特定資金與人為因素影響。對於追求穩定獲利的散戶來說,在這樣一個變數極多的市場中博弈,難度太高。相比之下,外匯市場的龐大交易量與規律性,更適合技術分析的發揮。

展望2026年,Steve認為市場將迎來**「均值回歸」**。

  • 全球市場:2025年市場的劇烈波動,是對疫情期間無限QE後遺症的修正。到了2026年,市場將回歸基本面,資金會流向真正有護城河、有好財報的「有內容」的公司。

  • 黃金與比特幣:經歷了今年的暴漲與回調後,明年將進入「緩漲」格局,而非暴漲。

  • 美元與台幣:聯準會(Fed)的降息循環可能在年底告一段落,美元將維持弱勢緩貶;而台幣在政府的政策干預下,將持續在30-31的區間震盪。

五、終極心法: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與自己溝通

最後,Steve將他過去擔任超業時的「溝通力」心法,完美地應用在投資上。他認為,真正的溝通,是與自己達成共識

許多投資人一開始講「投資」,做著做著就變成了「投機」。進出場的依據從策略變成「感覺」,這就是沒能與理性的自己達成共識。投資者必須先認清自己的投資性格:是貪婪還是恐懼?是聽信明牌還是懶得研究?

「只有認清你自己,才有辦法克服你自己,然後才真正能夠在這個市場裡面講邏輯。」Steve總結道,投資是一條不斷學習、不斷與自我對話的道路,摒棄「懶人賺錢法」,花時間去真正理解你所投資的標的,將其內化成自己的技能,這才是能在動盪市場中安身立命的根本之道。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投資
投資心法
美金
台幣
外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