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撤退日本離岸風電 日本能源轉型的困局與挑戰

2025年08月31日 23: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三菱撤退日本離岸風電  日本能源轉型的困局與挑戰
TPI Composites幫三菱製作的風力發電機葉片基座。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2021年,日本政府首度舉辦離岸風電公開招標,三菱商事(8058-JP)與中部電力脫穎而出,成功標得三個專案,分別位於秋田縣能代市、三種町與男鹿市、由利本莊市,以及千葉縣銚子市。這些計畫原定於2028年前完工,共計安裝134座風機,能為超過百萬戶家庭提供電力,被視為日本能源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理想很快被現實擊碎。自2020年起,全球風機價格與施工成本在短短四年間大漲五至八成。COVID-19疫情造成的供應鏈瓶頸、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與原物料通膨、日圓匯率波動以及聯準會升息,都進一步推高專案支出。

三菱雖曾嘗試透過調整進度與收益預測來修正計畫,但最終仍在2025年8月宣布撤出,執行長中西勝也坦言:「成本膨脹遠超過預期,我們無法制定可行的商業計畫」。在截至2025年3月的會計年度中,公司已因離岸風電認列524億日圓(約3.55億美元)的虧損。

制度困境:競標策略與政策設計的缺陷

三菱與中部電力當初以每度電11至16日圓的低價搶標,雖成功拿下合約,但卻因後續成本飆升而使財務結構徹底崩壞。日本政府自2012年起推動的固定電價收購制度(FIT)原意在刺激再生能源投資,但設計過於僵化,缺乏因應成本波動的彈性。雖然經濟產業省於2025年3月提出將新補貼制度回溯適用於這些專案,但遭競爭對手反對,政策最終擱置不決。同時,承包施工的鹿島建設亦退出,使得計畫更陷僵局。

政府立場:失敗中的樂觀

面對市場震盪,日本政府依然強調再生能源轉型的決心。官房長官林芳正表示,離岸風電仍是未來的核心電力來源,將檢討拍賣制度並改善政策設計。日本在2025年最新能源計畫中,將離岸風電稱為「王牌」,目標是在2040年前將再生能源變為主要電力來源,並把火力發電占比從2023年的近七成降至三至四成。

三菱與中部電力的撤退,不僅是企業策略的修正,更揭示了日本離岸風電發展的結構性挑戰。過於激進的低價搶標策略、制度缺乏彈性、以及外部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最終使龐大專案失敗收場。對日本而言,若要在能源轉型上邁出堅實步伐,未來需更完善的政策設計,包括補貼結構調整、拍賣機制改革,以及更穩健的供應鏈管理。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