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9日的時候,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由三名法官組成的合議庭作出裁決,認定《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並未賦予川普總統「不受限制的權力」,去透過行政命令徵收其近期推行的全球性及報復性關稅。
而經過上訴後,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最新以7比4裁決,進一步推翻現任總統川普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推行的大部分「互惠關稅」,理由是IEEPA並未授權總統徵收關稅,這屬於國會專屬的立法與課稅權。該裁決對川普以關稅為核心的經濟政策造成重大衝擊,但同時也凸顯川普團隊早已備妥「Plan B」──轉向依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的「國家安全」條款來維繫關稅架構。
IEEPA自1977年制定以來,主要用途是對敵對國家或涉及恐怖活動的個體實施制裁,例如凍結資產或限制金融交易。川普則是第一位試圖透過IEEPA徵收全面性關稅的總統。然而法院強調,IEEPA不包含「tariff」或「duty」等字眼,明顯不涉及稅收授權,因此認定川普逾越總統權限。這意味著,若最高法院最終維持這項裁決,川普以IEEPA構建的全球性對等關稅將被全面推翻。
不過,川普的關稅政策並非全盤瓦解。川普政府同時依據《貿易擴展法》232條,對汽車、鋼鐵、鋁和銅等商品加徵進口關稅。與IEEPA不同,232條明文規定總統可以基於「國家安全」理由限制或加徵特定進口商品的關稅,這項授權早在前幾屆政府就已經使用過。因此,上訴法院的裁決並不影響這一部分的政策。
這也讓232條成為川普的「Plan B」。專家指出,若IEEPA關稅在最高法院最終被判違法,川普極可能透過擴張232條的適用範圍,繼續對主要進口產業加徵關稅,以維繫其「以關稅為槓桿」的國際談判策略。據美國稅務基金會估算,IEEPA下的互惠關稅原本預期在2026年將占美國整體關稅收入的約七成,一旦失效,232條的擴張將被視為填補財政與政策槓桿缺口的關鍵手段。
然而,風險也隨之升高。若川普全面依賴232條推動更廣泛的關稅,可能引發國內企業與國會更大的反彈,並在國際舞台上加劇與盟友的摩擦。更重要的是,最高法院在近年對「重大問題原則」的態度趨嚴,是否會在未來針對232條的適用範圍進行限制,仍存高度不確定性。
總結來看,IEEPA裁決雖重挫川普的經濟議程,但並未使其「關稅牌」全數失效。川普已經將《貿易擴展法》232條視為下一步支撐政策的法律基礎。未來幾個月,美國最高法院將成為川普經濟政策能否延續的最關鍵戰場,而國際貿易格局也將因這場法律與政策角力,持續籠罩在不確定陰影之下。
最高法院的可能性
最高法院並非必須受理所有上訴,但因為涉及憲法上總統與國會權限劃分的重大問題,預期會納入2025-2026年度的審理日程。若行程加快,年底前就可能出現裁決。觀察家指出,最高法院過去在拜登學生貸款案中曾限制行政權過度擴張,因此挑戰方抱持樂觀,但法院也在外交與國安領域展現過對總統權力的寬鬆態度。
項目 | IEEPA(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 1977) | 貿易擴展法 232條(1962) |
---|---|---|
法律用途 | 針對「國家緊急狀態」下的經濟制裁(凍結資產、禁止交易等) | 基於「國家安全」理由限制或加徵進口關稅 |
是否授權徵收關稅 | 未明文授權,但這次法院認定總統無權徵稅 | 明文授權,可加徵關稅以保護國防及產業 |
川普用途 | 作為「互惠關稅」的法律依據,涵蓋全球貿易夥伴 | 用於鋼鐵、鋁、汽車、銅等產業關稅,並擬擴大適用 |
法院裁決結果 | 2025年上訴法院判定違法,等待最高法院審理 | 本次裁決不受影響,仍具法律效力 |
潛在風險 | 若最高法院維持判決,所有互惠關稅將被取消 | 擴大使用可能引發國會、企業與盟友反彈,未來或遭司法審查 |
在川普經濟政策中的角色 | Plan A:核心工具,用以談判與增加財政收入 | Plan B:備援方案,若IEEPA失效則擴張232條來支撐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