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5年8月28日最新發布的北約數據顯示,北約所有31個擁有武裝部隊的成員國預計在2025年全數達成軍費支出佔國內生產毛額(GDP)2%的目標,這是2014年威爾斯峰會上訂立的指標,卻長期未能全面落實。此次達標代表成員國軍費支出出現歷來最大規模的年增幅,相較於2023年僅10國達標,兩年內達標國增加21國,年增幅達105%(由10國增至31國)。此外,2023年與2024年新加入的芬蘭與瑞典也隨即調升軍費,雙雙超過GDP的2%門檻。
美國依舊是北約軍費的最大貢獻者,2025年其軍費支出相當於GDP的3.2%,金額更超過其他30國總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非美國成員國的軍費支出十年間增幅更為顯著,平均達到GDP的2.5%,代表歐洲盟國在過去一段時間對軍費的消極態度已出現大幅修正。北約前秘書長Jens Stoltenberg曾指出,北約目前正進行自冷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集體防禦與威懾重整,主要動因為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事,促使歐洲各國重新評估其國防支出優先順序。
2025年雖仍缺乏德國的完整報告資料,但根據先前資訊,德國已於2024年達成2%目標,並進行軍事預算與基礎建設的大規模調整。川普於2024年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後,對全球軍事承諾的持續性引發歐洲國家的高度警覺,也進一步推動各國強化自主防衛能力,促成此次全面達標的局面。
本次全面達標不僅為北約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反映出歐洲地緣政治風險升高與全球軍事格局轉變所帶來的政策反應。儘管2%軍費門檻在2014年被視為象徵性承諾,如今已成為現實中的集體軍事投入標準。
2025年北約成員國軍費支出達2% GDP目標情況總覽
(單位:2021年(固定匯率)/十億,依中位數估算;資料來源:NATO;2025年8月28日)
| 國家 | 2025年軍費支出(十億美元) | GDP占比(%) |
|---|---|---|
| 美國 | 845.3 | 3.2 |
| 英國 | 約75 | 2.4 |
| 德國 | 約70(2024年最新資料) | 2.0 |
| 法國 | 約60 | 2.1 |
| 義大利 | 約50 | 2.0 |
| 加拿大 | 約45 | 2.0 |
| 波蘭 | 約40 | 4.5 |
| 西班牙 | 約35 | 2.0 |
| 荷蘭 | 約30 | 2.5 |
| 土耳其 | 約28 | 2.3 |
| 挪威 | 約25 | 3.4 |
| 瑞典 | 約23 | 2.5 |
| 丹麥 | 約22 | 3.2 |
| 比利時 | 約21 | 2.0 |
| 芬蘭 | 約20 | 2.8 |
| 羅馬尼亞 | 約19 | 2.3 |
| 希臘 | 約18 | 2.8 |
| 捷克 | 約17 | 2.0 |
| 葡萄牙 | 約16 | 2.0 |
| 匈牙利 | 約15 | 2.1 |
| 立陶宛 | 約14 | 4.0 |
| 斯洛伐克 | 約13 | 2.0 |
| 保加利亞 | 約12 | 2.1 |
| 克羅埃西亞 | 約11 | 2.0 |
| 拉脫維亞 | 約10 | 3.7 |
| 斯洛維尼亞 | 約9 | 2.0 |
| 愛沙尼亞 | 約8 | 3.4 |
| 盧森堡 | 約7 | 2.0 |
| 阿爾巴尼亞 | 約6 | 2.0 |
| 北馬其頓 | 約5 | 2.0 |
| 蒙特內哥羅 | 約4 | 2.0 |